取名《留学演绎法》,是因为演绎二字的定义,与优质教育的方法论相通,它们都由一般向特殊推导!在掌握正确教育理论的前提下,用经过事实验证的教育方法去培养不同的孩子。
另外,我们也想借这个公众号,与大家一起分享、探讨,关于留学申请与成长教育方面更接近本质的逻辑!
/壹/
这是公众号更名后正式发布的第一篇文章!
那我们就来聊聊孩子,聊聊我们自己的学生时代。
同事小孙
上个世纪末,手机、电脑都还没普及,许多家庭与世界联系,仅靠一台黑白电视机。
在那个消息极度闭塞的年代,每个人的命运似乎与出生在哪个地方、哪个家庭牢牢捆绑在了一起。
三十年前,小孙出生在江苏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里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母亲在家务农,家里虽不富裕,但生活还算过得去。
小孙说,他记忆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,是中考前,因为那个时候,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家里也没有人管,在校成绩也不差。
只要成绩好,家长甚是老师都可以宽容以待,小孙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他喜欢写东西。
学校里没有专门开设的写作课,小孙就往各种报社、周刊的编辑部投稿,有些被采用,但大多最后都没了消息。
那个时候,小孙不知道外面的大城市里、或者国外的教育能够帮助他,更别提出国留学了。
因为不知道,所以没有选择,因为没有选择,所以不用担心以后去哪里读书。
我们问他,为什么是中考前?
他说,从步入高中起,就要为高考而奋斗,读书决定命运,考试决定命运,为了改变命运,要起早贪黑不停地做题,做试卷。
把自己埋入题海中,才能忘掉学习的辛苦。
而且,不知道在哪个时间节点,小孙突然意识到,自己的竞争对手数量从一个小县城的体量一下扩大至全国,指数增长的竞争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更要命的是,到了高三,要开始研究去哪里读书?报考什么专业?可十年教育,都没有告诉小孙,他适合干什么。
从小学到初中,小孙的作文一直都写的不错,常受到老师的表扬,但三年的高中生涯,又磨掉了或许能够成为小孙一技之长的写作技能。
不知道哪个专业好,未来有前景,方便找工作,小孙只能听从长辈们的安排。他没有选择,也由不得他选择。
......
/贰/
小孙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,之所以要把他的故事写出来,是因为,在一定程度上,他的读书升学路径,能够代表一大群学生。
他们有理想,有意愿,但他们没有选择。
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并为之奋斗一生,无疑是幸运且幸福的。
在有关教育的理论里,我们称之为“自驱力”!
自驱力建立在自我意愿、自我实现、喜欢与产生正向反馈机制上。套用于低龄留学,即孩子是否愿意去留学?喜不喜欢美国的学校、课堂?能不能在他们那套方法下学有所成?
自我意愿是孩子留学的前提,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,我们强行或通过说服的方式,逼迫他们去留学,可能会导致反作用。
当然,不排除此情况下,能够坦然接受留学,适应不错的孩子,可谁又愿意压上孩子的一生,去赌这一次呢?
孩子想要去留学,才最值得去读美高!
特别是低龄留学这块,更多的是父母在主导,但出国留学与在国内就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对于留学,是孩子自己去看过?还是只有我们家长去过?是孩子自发地喜欢上美国学校,还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喜欢上的?不同问题的背后,需要以不同的时间、规划引导他们的留学。
记得很多年前,美国一所寄宿中学的招生官,告诉我们这样一件小事,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突出的学生,访校参观的时候,招生官问他:为什么要申请他们学校?
学生回答:是妈妈让他申请的。
后来,学校没有录取这个学生,在学校看来,学生的自主意愿是非常重要的。
人才的培养与国情有着密切的关系,美国作为发达国家,境内更多的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,这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自主型人才!
所以美国学校非常注重启发式教育、提问式课堂。不管学生的观点对错与否,只要观点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思考,都鼓励他们踊跃发言。
/叁/
这样的教育方式、理念与国内有着很大的不同,国人历来喜欢“聪明”的孩子,聪明的孩子不允许出错,不能有不合符师长价值观的论调。
绝对正确的教育框架下,培养出来的,是不敢挑战权威的学生。可世界文明的更迭进步,恰恰建立在“推翻”与“纠错”上。
不怕出错,就怕提不出问题,说不出所以然,这是美国高中传递给我们最多的教学反馈。
这一理念建立在自我认知上,建立在包容之上,建立在平等之上。
美高招生官在面试的时候,如遇到学生主观意愿非常强烈的情况下,会重点关注这个学生。
原因是什么?
孩子强烈的自主意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成熟度、主观能动性和孩子背后良好的家庭教育。
对于孩子想要去留学,且主动参与到了解留学、选择学校、申请规划中去,这意味着他们有了责任感,愿意和勇于承担。
但在中国的家庭里,大事一般不会询问孩子的建议。低龄留学与其他事情不同,去留学的是他们,去挑战的也是他们。
作为父母,我们应当,更有责任问孩子一问:你愿不愿意,喜不喜欢,想要去哪一所学校!
留学、成长如是一片汪洋,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帆船,风自海上来,考验的是船身有多坚固,绳索有多牢靠,船长的经验和体魄。
家长只能扮演舵的角色,不能是帆。